失親兒非常需要有大人陪他們討論因喪親所經驗到的感覺、想法,傾聽、瞭解孩子的經驗,有大人陪伴著接受親人死亡的事實,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被聽懂了,這過程對孩子度過悲傷情緒是重要的,若失親造成的衝擊和失落未獲處理,有些孩子可能會帶著失落和衝擊進入成年期,造成生活與適應上的問題,因此當孩子遇到喪親事件時,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完成以下三個任務:《任務一:幫助孩子了解親人死亡的事實》、《任務二:讓孩子感受到你會傾聽與願意瞭解》、《任務三:讓孩子感到安全》
任務一:幫助孩子了解親人死亡的事實
說出事實
不要害怕孩子會害怕死亡,請用「死亡」、「過世」等詞彙讓孩子知道親人過世的事實,不用「睡著了、休息」等字眼替代,讓孩子清楚知道親人死亡的原因,以免孩子混亂、誤解睡覺可能會讓人死去,而不敢睡覺,讓孩子知道親人不會再回來。
例如:爸爸早上因為車禍過世了、媽媽因為身體太老了,沒辦法動,所以死掉了。
耐心回應
根據孩子的年齡層可理解的用詞,清楚溫和的回應其對死亡的疑問,幫助孩子瞭解死亡的概念。若你評估自己暫時無法回答孩子的問題,可請孩子和你都信任的大人回答孩子的提問。孩子可能會重覆詢問和死亡有關的問題,只是反映出他們尚未確實肯定親人死去一事,期望事情會有所改變。因此大人面對孩子這些重複的問題時,可不斷以相同的答案回答,幫助孩子確定家人的死訊,並跟孩子說明死亡是不會有呼吸、心臟也不會跳了、身體也不會動了、不會有疼痛。
避免愧疚、澄清誤會
和孩子澄清,肯定和正向的告訴孩子所說所想的並不會造成大人的死亡,死去的爸爸/媽媽仍然愛著他們。也可幫助孩子想起過去曾經為死去的親人做過得好事,幫助孩子平衡心中記得的畫面。例如:曾經幫爸爸槌背、幫媽媽做家事,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曾經對死去的親人的正向經驗。
另外,有些孩子可能會認為自殺就能跟死去的親人重聚,家長務必要跟孩子澄清自殺並不能和死去的親人重聚的事實。
允許自己不知道問題的答案
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會發生意外?」這類尷尬不知如何回應的問題,你可以誠實的回答自己也不知道。
√你可以說: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X避免沒有任何回應給予孩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