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失親兒基金會諮商中心

陪伴知識+【影響孩子悲傷反應的因素】

父母是提供孩子安全、親密感與情感連結的重要人物。當父母死亡,孩子們對逝去父母仍然存在強烈的情感,這樣的情感連結會讓孩子經驗到極大的落差,而出現失落與痛苦的悲傷反應。主要照顧者在面對孩子的悲傷反應時,常常會問:「我的孩子這樣正常嗎?」 「他會一直這樣嗎?」「他什麼時候才會恢復正常?」對孩子們的變化感到慌張、擔憂、困惑和不安。

然而「恢復正常」這件事情其實是很複雜的,情緒的恢復沒有絕對的時間長度,沒有標準的依據與答案,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認識影響孩子悲傷反應的因素,對孩子的悲傷反應的強度長度的可能性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本文歸納出幾項影響孩子悲傷反應的因素:


Ø親人死亡的方式和原因

1. 無預警或原因不明確的死亡

例如:心肌梗塞、車禍、自殺、被謀殺… 等不在預料中的親人死亡,會使孩子產生無法預期的悲傷,較難表達悲傷與難過的感受。



2. 可預期的死亡:慢性病、癌症等,孩子有心理準備親人會過世。


Ø孩子的年紀和發展狀態

孩子會用自己有限的理解能力看待死亡,理解能力隨著年紀有所差異。

例如:孩子從電視節目上看到人死後會去哪裡的訊息,可能會認為親人過世後會去同樣的地方、學齡前的孩子可能會認為死亡是暫時的、死亡是怪物等等。


Ø孩子對死亡事件的非理性想法

孩子可能認為親人的過世是自己造成的。


例如:「我曾對媽媽生氣,還告訴她我希望她去死,然後她就死了」、「爸爸/媽媽可能是被鬼帶走了」、「爸爸媽媽會突然不見」、「如果我有告訴爸爸要多運動,他就不會那麼早死」等。


Ø孩子和死去的親人的關係親密程度

1.孩子和死去的親人關係越親密,可能會越悲傷,若較疏離,悲傷情緒可能較平淡。

例如:死去的親人和孩子有很多愉快的相處經驗,是孩子物質、愛和安全感的主要提供者,親人的過世對孩子會造成強烈的悲傷與生活衝擊。


2.孩子和逝者生前有些衝突矛盾經驗、或未完成的願望。

例如:和過世的親人吵架來不及修復、有遺憾來不及一起完成願望與計畫,可能造成孩子有困難表達悲傷或感到強烈的悲傷。


Ø親人過世後家庭生活的轉變程度

爸爸/媽媽的過世,家庭原先的生活步調與習慣被迫調整,如此的變動,對孩子的情緒與生 活適應亦會造成影響。

例如:生活時間作息的改變、轉學、搬家、家庭財務變得較吃緊、由親戚接送孩子上下學、為了照顧年紀小的孩子阿公阿嬤來家裡一起住、孩子肩負照顧弟妹與分擔家務的責任…等等。


Ø孩子平常因應突發事件的能力

孩子平常面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或情緒調適能力會影響其經驗悲傷時的調適力。

例如:年紀小的孩子還無法獨立和父母分開,會非常依賴父母的情緒支持,可能會用否認或扭曲來面對現實的悲傷失落感覺。稍大的孩子較為獨立,覺得可以照顧自己不受到外界的傷害,傾向用自己方式來保護免於死亡的恐懼,也較常用保持理智和隔離情緒的方式壓抑不愉快的感覺。


以上不同的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悲傷的強度,當我們對孩子的悲傷反應感到焦急、擔憂,希望孩子趕快恢復時,不妨可以試著以這些面向來理解孩子,練習用孩子的腳步來陪伴他走過失落悲傷的歷程



~最有效的療傷就是傷心被聽到了~


371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bottom of page